2010年9月9日星期四

2010年马来西亚国际旅游展

你有到场吗?
有没有和这两位美媚拍照?












浴衣与葵扇,
很夏天的感觉。












日本传统童玩。













苹果旅游社的雪人。












雷门跑到这儿来了!










这令我想起东京大学本郷三丁目秋天的银杏树。

2010年6月23日星期三

Japanese Film Festival 2010

很庆幸的是,今年可以在日本电影节期间挪出时间来看电影,而且还看了两套。
很遗憾的是,最想看的〈Dear Doctor〉竟然满座,错失了好不失落!

我的日本同事在email中说,〈Dear Doctor〉这麽受欢迎会不会是因为Eita(瑛太)主演的关系?
我想应该是因为这套电影曾得过奖的关系吧!
无论如何,明年要早早訂购戏票才是上策。

看了〈One Million Yen Girl (百万円と苦虫女)〉和〈YAMAZAKURA-The Cherry Tree in the Hills (山桜)〉。

〈One Million Yen Girl〉让我回忆起当年在日本工读的日子,好生怀恋。

喜欢戏中女主角AOI Yu(蒼井 優)的一句对白:“我存够了钱就离开,再到另一个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重新开始。再存钱,再离开,这样不停地重复。以为这样的日子,是在寻找自己,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在逃避自己。”(大意如此)

而〈YAMAZAKURA〉则让我享受到久违的日本和风之美。无论是映画中的风景、樱花、和服,还有日本女性特有的含蓄的美,印象深刻,也好憧憬!

http://www.my.emb-japan.go.jp/English/JIS/culturalevents/JapanFilmFest2010.htm

The 34th Bon-Odori Festival

昨天在谷中城的「佳士客」看到在售卖着好多漂亮的日本浴袍,价钱还相当的合理,也真有不少年青人在选购。

这个季节又到了!
快快地装扮好和朋友们痛痛快快地渡过今年的盆午节啦!

日期:17 July 2010 (Free admission)

地点:Kompleks Sukan Negara (Panasonic Sports Complex)
Lot No 4,Persiaran Perkilangan Seksyen 21,
40300 Shah Alam, Selangor

时间:5pm-9.15pm

http://www.my.emb-japan.go.jp/English/JIS/event.html

2010年5月10日星期一

您读书是为那一纸文凭还是求知识?

「据闻,日本教育部派遣留学生出国攻读某项学位,强调不求文凭,只要习得实际知识并吸取他人之所长即可返国。」

看了这片刊登在2010年5月5日星洲日报言路版的「向日本教育界取经」,十分认同笔者柯世力的“强调不求文凭,习得实际知识以及吸取他人之所长”之观点。

高中毕业后未涉及社会就直接进入大学。虽未称得上“寒窗苦读”,但也真的耗尽心力地捱过了四年,糊里糊涂地毕业,对所学专业可说知其所以然却也不知其所以然。之后非常顺利地在日本进入一家跨国公司工作,开始头一年的工作光是站在复印机前,要不就是像跟尾狗似的跟着长辈们进进出出,名副其实的做个小妹,工作一脚踢。四年多后从一个黄毛小丫头被训练成独当一面的设计师,其过程的辛劳是语言所无法表达的。

那这一切的过程和文凭有关吗?这家跨国公司真的因为我拥有一张由响当当的名校所颁发的文凭而因此雇用了我吗?是的,这或许在刚从学校毕业踏出校门时,这份文凭在寻找第一份工作时为我扮演着一个“护照”的角色,作为进入有势有力大企业机构的一张“护照”。

坦白说,在我后来当上讲师之后,我才真正地开窍,真正地明白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真正地体会到教学相长这句话!(哈哈哈,真是个超迟钝的!)在当学生时,心智还是很幼稚,随波逐流,因为别人都往大学跑,我也应该要往大学跑;因为有了一张大学文凭找工作时会很吃香,所以我也必须要拥有一张吃香的大学文凭,没有真正地思考过为何要上大学。

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开始懂得学习的必要性与其目的,在选择院校时也不再以其排名为考量的要点。再回顾以往在日本的学习经验,真正地体会到文凭并不代表一切,您是否真正地掌握了实际的知识以及是否在长辈们的身上学习其所长,进而化为己有,才是学习的重要关键所在。

我所处的年代以及家庭背景的关系,接触面不广,资讯有限,总是懵懵懂懂地自己摸索成长;反观现在的学生,成长在资讯发达的年代,父母均受过教育,可是因为身处物质主义的社会,很多时候在面对升学的紧要关头时,无法认清自己的能力、兴趣以及未来的方向,选择专业时往往着重于考量薪水的高地,以致书读到一半才发现读不下去,选错了专业而进退两难的情况出现。

「日本教育部高官深知,学位及文凭都是可以花钱弄到手的,故并不会过分崇尚一纸文凭。反观我国,教育部订下大计,即届2010年,超过半数的小学教师须持有大学学位资格。」

在我当讲师的时候,就因为教育部施下来的压力,逼使许多资深却没有大学文凭的讲师面领左右为难的局面。在教育界服务多年,辛辛苦苦存下来的血汗钱,要拿来深造还是拿来养老?年级已经老大不小了,就算拿到一纸文凭,在继续下来的工作收入,真能保障未来生活负担的所需吗?

往往在无法获得保障的情况之下,有的老师就会转轨道从事行政的工作,要不就直接离开教育界;取巧的就会花一笔钱弄一张文凭在手,过一关是一关。

「处在今日文凭至上的社会,有一句西谚尤能收当头棒喝之效:“教授不一定是学者;学者也不一定是教授。” 」

「我国教育部只承认有学位的教育工作者为教授—说的白一些,是“认纸(文凭)不认人”。」

在这种局势之下,很多高等教育学府出现一种现象,拥有一纸文凭的大学毕业社会新鲜人取代资深的讲师,以致出现教学上的问题,照书讲课,无法灵活运用专业上的知识经验与学生分享,造成学生上课感觉乏味,无心向学。

2010年1月28日星期四

什麽是“研究计划书”?

“在联络日本的大学硕士课程之前,你需要准备一份研究计划书,。。。”

讲解到此,学生的表情往往会在一瞬间凝结。
“研究计划书?”
“那是什麽?”
“怎样准备?”

坦白说,对只完成大学学士课程,没经历过硕士课程的我来说,要让学生真正明白什麽是「研究计划书」着实不容易。

刚刚接触到这类型的学生时,我也感到很迷惑,为什麽学生会不明白什麽是「研究计划书」?为什麽学生不会写「研究计划书」?

为了要了解情况,每次和学生进行交谈时,就尽量争取机会以了解他们在大学的最后一年,是如何筹备以及进行毕业论文的书写工作。经过无数次与不同对象的学生了解之后,好不容易才明白个中的原因。

不同的大学各有其不同的课程流程大纲,同时,不同的专业对毕业学分的要求也相对的有所不同。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要求学生书写毕业论文,有些大学的学生只要依照大学课程大纲完成所要求的学分即可;有些专业除了论文,也要求制作project,即毕业创作,这种情况之下学校也会比较重视毕业创作,论文书写所占的比重不大。根据这样的情况,对于在四年的大学期间,从没尝试过自主性地进行某项课题研究的学生来说,可以理解,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明白什麽叫做「研究计划书」。

从大学学士课程提升到硕士课程,其差别所在,学生们是否真能理解,理解之后是否真能明白?很多时候学生只是茫然地想要提升自己的学术资格以确保将来的出路,可是是否真的拥有在专业上想要深入理解的研究课题?对自己将要研究的课题领域有所了解?却是个问题所在。所以对于要求学生必须要拥有自己的概念、想法的「研究计划书」来说,学生书写起来,可不像以往在学校交作业这麽简单了。

“硕士课程并不是学士课程的延升教育这麽简单,硕士课程是提供给拥有研究课题并欲解决问题的学生而设的;或者也可以说,是为了要对研究课题取得一定的答案的学生而设的。”(取自「实践 研究计划作成法」,日文译成中文,自译)

可是有多少学生能够明白此道理?

「研究计划书」对于和从没见过面的日本教授来说,它是理解你学术背景以及学术思考的道具,也即是你和大学教授「初对面」的工具。它往往能左右着教授对你的「初印象」,它所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

相对的,「研究计划书」对于完成硕士课程后欲提升至博士课程的学生而言,也是相关重要的。因为不明确、缺乏根据以及说服力的研究课题,是无法感动并引起教授对你产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