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0日星期一

您读书是为那一纸文凭还是求知识?

「据闻,日本教育部派遣留学生出国攻读某项学位,强调不求文凭,只要习得实际知识并吸取他人之所长即可返国。」

看了这片刊登在2010年5月5日星洲日报言路版的「向日本教育界取经」,十分认同笔者柯世力的“强调不求文凭,习得实际知识以及吸取他人之所长”之观点。

高中毕业后未涉及社会就直接进入大学。虽未称得上“寒窗苦读”,但也真的耗尽心力地捱过了四年,糊里糊涂地毕业,对所学专业可说知其所以然却也不知其所以然。之后非常顺利地在日本进入一家跨国公司工作,开始头一年的工作光是站在复印机前,要不就是像跟尾狗似的跟着长辈们进进出出,名副其实的做个小妹,工作一脚踢。四年多后从一个黄毛小丫头被训练成独当一面的设计师,其过程的辛劳是语言所无法表达的。

那这一切的过程和文凭有关吗?这家跨国公司真的因为我拥有一张由响当当的名校所颁发的文凭而因此雇用了我吗?是的,这或许在刚从学校毕业踏出校门时,这份文凭在寻找第一份工作时为我扮演着一个“护照”的角色,作为进入有势有力大企业机构的一张“护照”。

坦白说,在我后来当上讲师之后,我才真正地开窍,真正地明白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真正地体会到教学相长这句话!(哈哈哈,真是个超迟钝的!)在当学生时,心智还是很幼稚,随波逐流,因为别人都往大学跑,我也应该要往大学跑;因为有了一张大学文凭找工作时会很吃香,所以我也必须要拥有一张吃香的大学文凭,没有真正地思考过为何要上大学。

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开始懂得学习的必要性与其目的,在选择院校时也不再以其排名为考量的要点。再回顾以往在日本的学习经验,真正地体会到文凭并不代表一切,您是否真正地掌握了实际的知识以及是否在长辈们的身上学习其所长,进而化为己有,才是学习的重要关键所在。

我所处的年代以及家庭背景的关系,接触面不广,资讯有限,总是懵懵懂懂地自己摸索成长;反观现在的学生,成长在资讯发达的年代,父母均受过教育,可是因为身处物质主义的社会,很多时候在面对升学的紧要关头时,无法认清自己的能力、兴趣以及未来的方向,选择专业时往往着重于考量薪水的高地,以致书读到一半才发现读不下去,选错了专业而进退两难的情况出现。

「日本教育部高官深知,学位及文凭都是可以花钱弄到手的,故并不会过分崇尚一纸文凭。反观我国,教育部订下大计,即届2010年,超过半数的小学教师须持有大学学位资格。」

在我当讲师的时候,就因为教育部施下来的压力,逼使许多资深却没有大学文凭的讲师面领左右为难的局面。在教育界服务多年,辛辛苦苦存下来的血汗钱,要拿来深造还是拿来养老?年级已经老大不小了,就算拿到一纸文凭,在继续下来的工作收入,真能保障未来生活负担的所需吗?

往往在无法获得保障的情况之下,有的老师就会转轨道从事行政的工作,要不就直接离开教育界;取巧的就会花一笔钱弄一张文凭在手,过一关是一关。

「处在今日文凭至上的社会,有一句西谚尤能收当头棒喝之效:“教授不一定是学者;学者也不一定是教授。” 」

「我国教育部只承认有学位的教育工作者为教授—说的白一些,是“认纸(文凭)不认人”。」

在这种局势之下,很多高等教育学府出现一种现象,拥有一纸文凭的大学毕业社会新鲜人取代资深的讲师,以致出现教学上的问题,照书讲课,无法灵活运用专业上的知识经验与学生分享,造成学生上课感觉乏味,无心向学。

1 条评论: